当前位置:首页>齐鲁信息网>资讯

宁波鄞州云龙镇龙舟赛掀起国际文化热潮

时间:2024-05-22 17:20:17 审核:佚名 点击:44196次

  宁波鄞州云龙镇龙舟赛掀起国际文化热潮

  (记者:洪斌 通讯员:马燕 韩海军)在碧波荡漾的沿山干河上,一场别开生面的龙舟友谊赛于5月19日在“中国龙舟文化之乡”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激情上演。此次“荣辰建设”杯2024中国·宁波(鄞州)— 保加利亚·鲁塞市龙舟友谊赛,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宴,更是一次中外文化交流的盛会。

  随着裁判的一声令下,21支龙舟队如离弦之箭,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劈波斩浪。其中,三支特别的队伍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由12名保加利亚皮划艇运动员与本土村队组成的“国际联队”。这些运动员身着统一的队服,与来自鄞州区的本地选手并肩作战,共同追逐胜利的荣耀。来自保加利亚的拉切扎·托多罗夫·伊万诺夫是皮划艇教练和裁判,曾多次荣获皮划艇全国冠军,历史最好成绩是世界第四,“我认为皮划艇和龙舟虽然造型不同,但作为体育项目的内核是相似的,就是要赢!”

  此次龙舟友谊赛不仅展示了鄞州区深厚的龙舟文化底蕴,也促进了中保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保加利亚鲁塞市副市长恩科·伊利耶夫·恩切夫表示,龙舟文化是中保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此次鄞州之行将为鲁塞市明年举办的龙舟世界锦标赛提供宝贵经验,并推动两地文化交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此次赛事,恰逢中保建交75周年,不仅是对双方友好关系的庆祝,也是去年宁波代表团访问保加利亚后,双方文化交流的又一高潮。在得知保加利亚将首次举办端午龙舟文化节时,宁波云龙镇、东钱湖镇赠送了4条国际赛事标准龙舟及龙舟鼓、龙舟凳、木桨等相关物品,通过龙舟文化的“出海”,架起中保两国文化交流的友谊桥。

  此外,赛事期间还举办了一系列文化体验活动,让保加利亚选手与台胞家庭深入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从亲手包粽子到制作香包,每项活动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现代活力。本次活动也受到了广大侨胞以及港澳同胞的关注。祖籍云龙镇的知名德国侨领陈名豪表示,1989年龙舟活动传入德国,并在汉堡举行首届“龙舟节”,龙舟作为一种独特的载体,成为中外文明互鉴的精彩舞台,希望更多侨界人士和中外朋友通过龙舟竞渡品味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作为“中国龙舟文化之乡”和著名侨乡,龙舟竞渡是鄞州区云龙镇当地的端午习俗,更是云龙以“侨”架桥推动中外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在云龙镇甲村出土的战国时期“羽人竞渡纹”铜钺表明,早在2000多年前的云龙,当地先民就已在河中划舟竞赛。迄今,云龙镇已连续15年举办端午龙舟赛,村村有龙舟,年年有赛事。

  鄞州区以龙舟赛为契机,进一步发挥了“侨”资源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通过“双招双引”策略,成功吸引了众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和优质项目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据了解,近年来,宁波市鄞州区统战部(侨办)、鄞州区侨联聚焦落实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服务省市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侨界融通中外、联系广泛的优势,为侨企和新侨在鄞州创业、求学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依托鄞州区7家侨办侨联创新创业基地,强化“双招双引”,助推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落户鄞州,鄞州区侨界助相关部门引进侨(留)项目46个,国千、省千计划人才30名,宁波市“3315计划”人才36名。以“侨”引资、以“侨”引智,吸引高质量合伙人投资鄞州。目前,项目的产业引进与基础建设正同步推进。

  总之,此次鄞州龙舟赛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一次文化与经济双赢的国际交流盛会,它以龙舟为媒介,以“侨”为桥,为世界讲述了一个关于文化传承、国际合作与创新发展的生动故事,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全球影响力与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广阔胸怀。

  未来,鄞州区将继续以侨为媒、以文会友,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将进一步挖掘和传承龙舟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壮大。

  编者按:当今世界,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之深远、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之高前所未有,软实力成为影响我国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因素。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行话语阐释和叙事传播,既是我们全社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现实要求,更是我们打破西方话语霸权、推动形成客观公正积极健康的全球舆论生态的必然选择。资料显示:本新闻记者洪斌,宁波人,诗人、作家、教授。曾任新华社现代金报主任、凤凰网浙江副总编、新浪宁波总编、世界侨报总编;现兼任浙江万紫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学术顾问、宁波茶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武汉传媒学院客座教授、茶韵主编、中华新闻社副社长、世界旅游报总编。迄今,发表文字作品达700余万字。他为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文章屡见不鲜,频频发布,传播中国文化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贡献。

(来源:用户投稿)

版权声明: 凡未注明来源为" 齐鲁信息网"的作品,均为为互联网转载,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不作买卖依据!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与邮箱:SERVICE@RUANWENDASHI.COM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